城堡地圖

鏡石

 本丸(主城樓)的入口處的石牆所使用的都是巨石,以此來彰顯城主的威嚴和權利。其中最大的是由一塊高4.1公尺、寬3.4公尺的薄石板構築的。透過發掘調查,認為它很有可能是池田家當城主期間建造的。

大納戶櫓(箭樓)

 三重四層建築,曾是城內最大的櫓,用於守護本丸的前門。也有傳說,它是從宇喜多直家整建的龜山城(沼城)遷移而來的。櫓牆上覆貼黑色壁板,曾用來保管藩政的文書和道具類。

鐵(黑金)門

 所謂「黑金」指的就是鐵,當時的鐵門是將木製部分全部用鐵皮包封而成的,顯得莊重而威嚴,也是其名的由來。鐵門就是從下段的南側通往中段的表書院(政務場所區)的櫓門。

成為地基的岩石

 在原來稱為岡山的山丘的邊緣,石牆被堅硬的崖壁支撐著。人們可以看到,在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岩石露出,沿著其形狀,堆積起天然的石頭,在鈍角形的地方做成拐角部。

供腰掛

 隨武士們一起進入岡山城的隨從,在主人辦完事情之前在此等候的場所。現在已經復原,可以作為休息區使用。

關原合戰以前的最高石牆

 這個石牆是由宇喜多秀家在1597年之前建造的,採用了未經加工的天然石料。拐角部建在基岩的高處,西邊的石牆被埋入地下近3公尺,其原本的高度有15.6公尺。它是關原合戰以前全國最高的石牆之一。

拓寬修建的石牆

 可以看到在宇喜多秀家建造的石牆的拐角部,由小早川秀秋加長的石牆修改成直線形的遺跡。秀家堆砌的都是穩定性高的大型石料(左側),而秀秋堆砌的是圓形狀石料。

六十一雁木門

 這是通向城堡後面旭川的一道門。雁木是台階的意思,據說原來該門最初有61級台階而得此名。在石台階的底部曾有過一個櫓門,用來加強城堡的防禦。

呈現出天守台形狀的石牆

 天守台是一道14.9公尺高的石牆,由宇喜多秀家在1597年之前建造。它是由天然石料建造成的,其特點是石牆平面部分呈現為不等邊的五邊形。這個遺址的位置位於原名為岡山的山丘的邊緣,石牆由其堅硬的崖壁支撐著。

 鹽倉庫下的石牆是在江戶時期的1688年至1703年之間建造的,其目的是用來加固向外突出的原有的高大石牆以免再向外突出。它的特點是表面由經過精心琢磨的石頭水平堆砌而成,最上面採用了加工成圓弧角的石頭。

留有切石孔和刻印的石牆

 一些用於石牆的石頭上有切割石頭時留下的「切石孔」或「圓圈中劃十字」或「L」形狀等的刻印。這些刻印據說是石匠的簽名,表明有好幾組人參與了石頭的堆砌工作。

廊下門和過道走廊

 這是位於本丸後面的櫓門,門上面有一個迎擊敵人的上屋。上屋是城主專用的過道走廊,連接本段(城主的居住區)和中段(政務場所區),稱為廊下門。這是1966年重建的。

在挖掘調查中發現的當時建造城堡時的石牆

 這是在挖掘調查中發現的宇喜多秀家建造岡山城時的石牆。在江戶時代初期,對城堡進行改造時,為了將「中段」向北拓寬擴建,這道石牆就被埋入了地下。

 這道石牆至今已有約400年的歷史,其特點是使用了天然石料,幾乎沒有進行加工,與現在中段北側的石牆不同,這是在約30年後堆砌起來的,使用的是新式的切割石。

 這個設施可以讓遊客進入參觀,以便可以仔細觀察石牆,體驗城堡建造的具有時代特性的發展實態。

月見櫓(觀月樓)

 這是一座守護本丸的後方和西北部方向的櫓,由池田忠雄在1620年代修建,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。從城堡的外面看,是兩層,但從城堡的裡面看,是三層,最底下的一層是土牆倉庫。

 在城堡的外部,有數個用鐵板覆蓋,底部有石墜的凸窗,這增強了監視和迎擊敵人的軍事能力。在城堡的內側,最頂層有扶手欄桿和迴廊,還有天花板,正如其月見櫓的名稱所示的那樣,提高了其建造的風格。在戰國末期,它可以說是一個既有和平色彩又有戰爭色彩的櫓。

 在連接月見櫓的北面和西面的石牆的頂部,有槍眼石,上面鏤空出了一個孔,可以從裡面用槍進行射擊,與櫓成為一體,提高了其軍事能力。

不明門

 作為通向本段的入口,具有高度防禦性能的大型城門。本段有藩主生活的御殿(在江戶城稱大奧),只允許極少數人進入。由於該門平時總是關閉的,因而就有了不明門(很少開的門)之名。江戶時代,藩主是透過天守附近的過道走廊來往移動。

 該門在明治時代已被拆除,1966年,重建了外觀。

  • HOME
  • 前往、聚集岡山城 - 本丸景點圖